在食品、醫藥、日化等行業,包裝材料的水蒸氣阻隔性能直接關系到產品的保質期、穩定性與品質。阿美特克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作為專業檢測設備,能精準測量薄膜、復合膜、片材等材料的水蒸氣透過量,為企業把控包裝質量提供關鍵數據支持。掌握其正確使用方法,是保障檢測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的核心,以下從全流程操作要點展開說明。
一、開機準備與儀器檢查
使用前需將儀器放置在水平、通風且無陽光直射的環境中,確保周圍無明顯熱源或水源。接通220V穩定電源,打開儀器總開關,等待系統自檢(通常需3-5分鐘)。自檢過程中,儀器會自動檢測傳感器狀態、溫度與濕度控制系統是否正常,若出現報錯提示,需先排查電源連接是否穩固,或重啟儀器重新自檢。
同時,需檢查儀器核心部件:確認濕度發生器內的蒸餾水液位是否達到規定刻度(一般為液位線的2/3處,不足時需添加純化水);查看測試腔密封墊是否完好,有無破損或變形,若密封墊老化需及時更換,避免影響測試密封性;檢查干燥劑盒內的干燥劑是否失效(變色硅膠呈粉色即需更換),確保水汽吸附功能正常。
二、樣品制備與裝夾規范
樣品需符合檢測標準要求:薄膜樣品應平整無褶皺、無針孔,裁切成直徑大于測試腔有效面積(通常為50-100cm?)的圓形或方形,厚度需均勻(偏差不超過±5%);復合膜或片材樣品需去除表面油污與雜質,若樣品帶有涂層,需確保涂層無脫落。
裝夾時,先打開測試腔上蓋,將樣品平整鋪在測試腔密封圈上,確保樣品覆蓋測試區域,無氣泡或偏移。隨后蓋上上蓋,順時針均勻擰緊四周固定旋鈕,力度以密封墊與樣品緊密貼合為宜——過松易導致水汽泄漏,過緊可能壓損樣品或損壞密封墊。裝夾完成后,可通過儀器“密封測試”功能初步檢查氣密性,若顯示壓力穩定則可進入下一步。
三、參數設置與測試運行
在儀器操作界面(多為觸控屏)選擇“測試模式”,根據檢測標準(如GB/T1037、ASTME96)與樣品特性設置關鍵參數:
1.溫度:常用測試溫度為23℃或38℃,需根據材料實際應用場景調整,設置后等待儀器溫度穩定(波動范圍±0.5℃內);
2.濕度:一般分為高濕側(如90%RH)與低濕側(如0%RH或50%RH),通過濕度發生器與干燥劑分別控制,確保兩側濕度差穩定;
3.測試時間:根據材料阻隔性調整,高阻隔材料測試時間可能需24-48小時,普通材料通常為8-12小時,可設置“自動結束”模式,當數據波動小于5%時儀器自動停止測試。
4.參數確認無誤后,點擊“開始測試”,儀器會自動通入穩定濕度的氣流,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監測水蒸氣透過量。測試過程中,需避免觸碰儀器或測試腔,防止溫度、濕度波動影響數據。若儀器出現“濕度異常”報警,需檢查濕度發生器是否正常工作,或干燥劑是否已失效。
四、數據處理與儀器維護
測試結束后,儀器會自動計算并顯示水蒸氣透過率(WVTR)的平均值、標準差等數據,可通過USB接口導出Excel格式數據,或直接打印檢測報告,報告需包含樣品信息、測試參數、檢測結果等關鍵內容,便于質量追溯。
日常維護需注意以下要點:每次測試結束后,及時清理測試腔,用無塵布擦拭殘留樣品,避免污漬影響后續檢測;每周檢查濕度發生器的水位,定期更換純化水,防止水質污染;每月校準溫度與濕度傳感器(使用標準校準設備),確保檢測精度;長期不用時,關閉電源并拔掉插頭,覆蓋防塵罩,同時取出干燥劑盒,避免受潮變質。
阿美特克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的正確使用,是保障包裝材料阻隔性能檢測準確性的關鍵。在實際操作中,需嚴格遵循規范流程,結合樣品特性合理設置參數,并做好儀器日常維護,才能充分發揮設備性能,為企業產品質量管控提供可靠支撐。